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一带一路 > 媒体报道
中医药守正传承当拥抱AI
0001.01.01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结晶,经久不衰。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如何让中医药搭上科学技术这趟高速列车,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共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从“望闻问切”到智能辅助诊疗,从经方验方到智能组方,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正在为中医药注入新活力。

  时代之需:中医药现代化呼唤AI

  发展中医药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应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而“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都颁发给了从事AI研究的科学家,AI正在为传统科学带来革命性影响。AI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恰好契合中医药在理论阐释和知识传承上的需求,基于观察和归纳来总结事物规律特征的取象比类思维和AI善于发现模式和规律的特点不谋而合。同时,AI强大的学习和数据处理能力,能有效实现海量中医药古籍文献的智能分析和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等隐性知识的数字化传承。以中医命门理论为例,命门内藏元阴元阳,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难经》将精、气、神“三宝”统于命门,其功能网络涉及脏腑、气血、经络等多个层面。借助AI可从历代医家对命门的论述中构建知识图谱,揭示命门与各类病证的关联,实现命门理论的系统梳理和临床经验的数字化传承。这种数字化、系统化的理论阐述方式,有助于深化对命门理论的认识,并将其升级为“命门系统”。

  中医药现代化与AI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这正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展之势:AI赋能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智能驾驶、智能家居、智能办公助手等AI产品已经悄然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AI赋能传统领域的创新路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产业要实现创新突破、提升新质生产力,必须主动拥抱AI技术。通过深化AI与中医药产业的深度融合,开拓创新应用场景,紧紧抓牢AI的科技革命,才能为中医药产业注入新动能,开创新局面。

  实践之果:AI驱动中医药创新应用

  AI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正在从理论探索走向实践创新,已结出丰硕成果。在基础研究方面,北京中医药交叉研究所开发了以AI技术为核心的“中西医药分子网络导航系统”,将中医药宏观理论和微观生物学机制进行系统性关联分析,为解决胃癌早期诊断难题开辟了新路径。在临床应用方面,中医四诊设备、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已逐步走向临床实践。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牵头构建的中医药横琴大模型,整合了海量的中医知识文本和临床病例,为精准诊疗和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些重要的成果充分展现了AI在中医药创新发展中的巨大应用潜力。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在第十届中医药发展与科学大会上指出:“人工智能为中医药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技术革命浪潮。”

  中医药拥抱AI已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从理论创新到产业升级,中医药与AI的深度融合正在结出丰硕成果。我们要以更开放的胸怀推动两者的深度融合,以更创新的思维探索发展路径,让传统医学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中医药力量。(陈南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罗清洁 北京泽乾堂 林明欣 中国中医科学院)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文章页/相关阅读上-医周药事
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数风流人物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