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胡智锋:以生动的节目形式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增强中医药文化影响力,让中医药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正是《中国中医药大会》的使命与担当。立足当下、守正创新,节目多角度挖掘中医药精华精髓,以创新方式演绎中医药文化,从源头活水讲好新时代中医药故事,让中医药文化走入千家万户、出海更“破圈”。
光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沈卫星:从传承数千年的中医方剂,到风靡海外的中国针灸,再到药用植物学的独特发现,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节目借助视听语言和场景化表达,通过主题创演秀、戏剧演绎、技能展示、趣味挑战等多种内容形式,让专业精深的中医药以更直观具象的方式走近观众。立于360度旋转舞台之上的环形大屏,凸显东方美学意蕴的道具置景,以及由“古今廊桥”连接的不同观演时空,这些共同打造了沉浸式的观看体验。
中国电视家协会理论评论专委会会长王一川:节目以新形式汇聚驰名中外名医大家、传承源远流长医籍经典、展示令人叹为观止的非遗技艺、拓展融合发展的中医药研究前沿科技成果,给观众带来新的收视惊喜。该系列节目在表达手段上作了创新,运用现场嘉宾访谈、现场演员表演、连线专家采访、录制小视频故事、图表汇编等多种新鲜活泼方式,全方位和立体地表现中医传世技法、创新成果、医理智慧,将中国中医药内涵予以科技化、大众化和日常生活化表达,既展现中医药的博大精深智慧,也弘扬古今传承的医者仁心与厚德大爱,还全景式地呈现中医药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有效地深度解码中华文明密码,生动地讲述中医药故事,为全球各国公众认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和认同中华文明蕴藏的人类共同价值理念,筑就一扇流溢光彩的亮丽窗口。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在令人耳目一新的视听语言之中,观众跟随节目镜头“穿越”千年,从精心设置的特色环节里汲取养分,从用心用情的医案故事中体悟赓续千年的“医者仁心”……精心讲述的中医药故事已然融入到时代的脉搏,融进了大众的日常生活,更融入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进程之中。《中国中医药大会》的推出,为全面、权威、立体呈现中国中医药之大医、大德、大智、大美的影像实践展示了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刘俊:节目通过内容挖掘、艺术形式和技术实现三个层面的观照与创新,逐渐完善着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内容与样态,继而充实视听传媒艺术家族的边界与体量。节目对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医药的展现,启示着当代视听传媒艺术的创作者怀揣敏锐的时代嗅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改造应遵循艺术与技术双轮驱动的创作模式,继而实现视听传媒艺术作品的广泛、精准传播,让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当代艺术语境中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与喜爱。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黄典林:悬壶济世,防疫有方;赓续千年,初心不变。节目通过深度挖掘珍贵文物与文献背后的信息,开启中医药宝藏世界,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创新运用技术与创意舞台,绘制虚实交融中医药精妙画卷,这些融合创新、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多维度、多视角、全景观展示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观众感知中医文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与思路,品读中医药文化之美。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融合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燕晓英:享有健康是人们的共同愿望。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世界医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首档向世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大型文化节目,《中国中医药大会》通过生动展示灿若星河的名医大家、传承智慧的经典医籍、叹为观止的非遗技艺、融合发展的前沿科技,深度解码中华文明,为世界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打开了一扇窗。从国际传播的意义上讲,该节目的播出能助力中国文化与多元受众进行内容共享和有效对话,从而助力中外文明互鉴、中外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