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一带一路 > 媒体报道
马克思主义同中医药文化具有多维契合性
0001.01.01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揭示了“两个结合”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中医药学是在中国传统宇宙论、认识论与价值观影响下所形成的认识人类生命现象、规律的医学科学,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其所蕴含的唯物精神、辩证思维精神、实践精神以及人本主义精神等,与马克思主义具有内在契合性。

  唯物精神:中医气化生命观与形神一体观

  气化宇宙论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它以物质之“气”作为万物之源,由此发展成为中医气化生命观与形神一体观。中医药学强调“气”的本源性,提出“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认为无形而实存的“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生命的形成、发育与发展变化都是气之聚散“动而不息”的结果,从而以聚散变化的动态之“气”构建起中国传统宇宙生命观。马克思主义立足现实,吸收与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发展出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世界的“物质”本原性与恒动性,从时间而言,中国传统宇宙生命观是其形成的前阶段;从内容而言,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中医气化生命观所体现的唯物精神更具契合性,二者皆具有反形而上学的倾向。

  中医药形神一体观是中国传统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最佳回答。“形”即有形之躯,所谓“气合而有形”,其本质是物质性的气。“神”即精神生命活动之全体,所谓“两精相搏谓之神”,其基础是构成生命的精微物质。二者的关系被表述为“形者生之舍也”“神者生之制也”“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形体是生命的物质载体,精神是生命的活动主宰,形神一体不可分离。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意识活动依赖于物质并反映物质。形体是精神的物质基础,精神是形体的功能体现,二者从根本上是体用关系,这从中医哲学角度具体而形象地回应了哲学基本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具有高度契合性。

  辩证思维精神:天人合一的大生命观

  中医药学受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理念的影响,将人体生命置于宇宙天地的大系统中,通过仰观俯察发现人体生命运动与自然界运行周期、人类社会各项活动等的内在关联性,阐发“人身小宇宙,天地大宇宙”之理,由此建构起人与天地万物相互联系、同感共知的天人合一大生命观。中医药学认为人因天地之气合和而生,人体内之气能够与天地气化息息相通、协同联系,《黄帝内经》曰“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天地之冬春寒暑、晨昏昼夜发生变化,人体之气也会推动和调节着脏腑机能,从而与不同时节的自然之气相适应,因而中医注重“因时养生”。饮食水谷也是由不同性质的自然之气所化生,通过“食气入胃”的具体过程,可以将自然之气的能量和信息带入人体,从而对身体生命产生影响,因而中医有“以食养生”说。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人的身份地位、社会环境以及心理情绪等社会性因素对身体的影响也被中医纳入关联体系中,提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的生命修养论,以求达到生活上的无纷扰与精神上的无杂念,因而中医又有“情志养生”论。养生是中医“治未病”观念的生活化体现,它以发展的态势看待人体生命,提倡可持续的健康生活方式。唯物辩证法以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为基本特征,注重客观联系及其变化发展。中医药学立足于自然社会之大系统,将“天人合一”观念显化为人体身心与自然社会、天地万物同体同构、互相联系且有序发展的有机统一体,这与辩证法的基本精神完全契合。

  实践精神:观物取象之法与实践经验之理

  中医药学的理论与实践以“观物取象”为主要方法,通过对处在开放的自然运化过程中的动态之物象的整体观,以把握其运动变化之本质与规律,并以此指导中医四诊及临床实践。“观物取象”取自《周易》,“物”即建基于人的生活世界的一切生命存在,通过对人的生活实践与感性经验的直观感知与抽象总结,以“象”这种抽象感性的方式将其固定下来,即“观物取象”的过程。中医阴阳学说、五行理论、中医四诊、中医脏腑形态以及养生功法中的五禽戏等,均属于“观物取象”的范畴,其理论基础是现实的人的实践生活。此外,由于中医学所产生的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理论体系与诊疗方法的形成高度依赖于历代中医学家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体现了中医药学鲜明的实践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突出实践的本体性,认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即人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改变自然物的存在形态,并由此创造出一个人类世界。中医药学用实践的方式保养生命,并构建、完善与传承医学理论,由此形成中医药文化的世界,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相契合。

  人本精神:身心一体与自由解放

  中医以人的生命整体为研究对象,既包括人的身心统一体,也包括生长壮老已的整个生命过程;它不仅注重疾病诊疗,更关注生命质量的提升,在这个意义上,中医是以人为本的生命医学。中医强调人的健康状态应包含身体上的无病痛与精神上的无纷扰,倡导“恬淡无为”的养生观念,在外培植正气元气,在内涵养精气神,达到身体与精神的保全。同时,中医指导人应顺应天地运化之规律与四时寒暑,注重生、长、化、收、藏不同的生命发展过程,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养生方式,以合乎外在自然规律与内在生命周期规律,获得人生的自由与幸福。马克思主义把自己的价值理想定位为人类的解放,而人类的解放最终表现为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要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需要以合乎规律的方式认识与改造世界。中医的身心一体性是对生命规律的正确把握,注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统一性,从而获得人的自由与幸福,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相契合。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医药文化虽根植于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但二者在基本精神上存在多维契合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中医药文化有一定的历史性与局限性,在当代需要传承与创新,需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引与助推。同时,中医药文化在注重整体性与动态性、辩证性与合和性、实践性与人文性等层面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芒,能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贡献中医药智慧。因此,深入剖析中医药文化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多维契合性,对于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文章页/相关阅读上-医周药事
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数风流人物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