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用出镇子就能看到好中医了。”家住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息陬镇的金女士对近年来当地卫生院的变化感触颇深,“针刺、推拿、艾灸现在卫生院都有了,终于不用再因为腰腿疼痛,天天坐车去市里治疗了。”
“新院区的启用以及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全覆盖,让卫生院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更多百姓可以并愿意在镇里享受方便优质的中医药诊疗服务。相比四年前,卫生院门诊量翻了三倍。”曲阜息陬卫生院院长邱绍轲介绍。
中医药特色服务实现“全院化”
“老院区建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面积小,仅开设单一的内科、外科门诊及一个综合病区,业务开展受到极大限制,无法满足辖区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回忆起老院区,邱绍轲十分感慨。2022年5月,占地38亩,建筑面积18000平米的曲阜市息陬卫生院新院区正式投入使用,为卫生院提供了足够发展的空间。
“我们始终把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放在提升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首位。”邱绍轲表示,新院区投入使用后,卫生院便着力建成集诊疗、保健、康复、药剂、文化为一体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国医堂),配置中医药诊疗设备150余台件,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为了让中医药特色充分融入各科室诊疗工作中,实现“中医药全院化”,卫生院将康复技术与针灸推拿技术融合,并且积极推进中医护理全科化,在护理方案中广泛应用耳穴压豆、耳尖放血、中药贴敷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推拿、中药熏蒸、灸法等技术在该院妇、儿科疾病诊疗和预防保健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卫生院还建设中医康养中心,依托国医堂,将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膳、中医养生功法、中医适宜技术融入养老服务中。
“目前卫生院可针对125种常见病、多发病使用中医适宜技术,可提供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共7类27项。”邱绍轲说:“随着中医药特色的不断显著,越来越多的百姓主动选择在卫生院看中医,甚至吸引了泰安、菏泽等地的患者来卫生院看病。卫生院年门诊量从2019年不足3万人次增至2023年10万人次。”
中医药服务能力实现“优质化”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近年来,济宁市将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工程作为核心任务重点推进,聚焦“能力强、服务优、发展好”目标定位,全面提升市域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济宁市卫生健康委中西医结合指导科科长许建表示,曲阜息陬卫生院作为其中的典型,为提升中医药诊疗服务水平进行了大量工作。
“硬件设施、就医环境、诊疗水平等都大幅提升,接诊人数也翻了好几倍,所以我们对人才的渴求也特别强烈。”邱绍轲介绍,一方面,卫生院积极对接县域内三甲医院曲阜市中医院建立紧密型医共体,曲阜市中医院派驻中高级职称中医专家4人每周来院坐诊,并开展带教查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当地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级甲等医疗服务。
另一方面,卫生院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不仅派出6名中医师先后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江苏省中医院等知名医院进修,还常态化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培养专业技术人员62人。同时,卫生院还十分重视“西学中”,目前全院西医学习中医8人,全部护理人员能够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
为优化诊疗服务,卫生院积极探索医疗服务供给创新模式,当地百姓可以根据需求在线上进行“点单式”预约,卫生院可为辖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中医药上门服务。截至目前,息陬卫生院共有中医类别医师18人,为保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中医药服务水平,该院为每个团队都安排1位中医师,在入户随访时将耳穴压豆、艾灸、刮痧等中医适宜技术纳入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包,有效提升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息陬卫生院积极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已经取得显著成效。邱绍轲表示,卫生院将认真落实《决定》要求,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内涵,打造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为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