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医养生
白露养生 润燥防寒
2024.09.19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宣告着秋季的深入与气候的显著变迁。此时,暑热渐退,凉意渐浓,成为自然界由热转凉的重要转折点,人们也需顺应时节调整养生策略和饮食起居习惯。

  饮食调养润燥为要

  步入白露,秋燥明显,人体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症状。因此,饮食应以养阴润燥为主,减少辛辣食物摄入,增加酸味食物以收敛肺气。秋梨、龙眼、红薯、石榴、萝卜、秋葵等应季果蔬,美味且能滋阴润燥、健脾润肺。西洋参、沙参、百合、大枣、莲子、银耳、杏仁、川贝母、蜂蜜等也是不错的选择,可滋养身体,为秋冬健康奠定基础。

  需注意的是,白露后到了吃螃蟹的好时机,但螃蟹性寒且富含高蛋白与胆固醇,过量摄入易给胃肠带来负担,甚至诱发疾病。海鲜等寒凉食物虽美味,也应适量食用,以免损伤脾胃。

  保暖防寒停止“秋冻”

  古谚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处暑时暑热虽减但余热仍存,而白露来临,凉爽之气渐盛,此时若赤膊露体,易使寒气乘虚而入,损害健康。民间俗语“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也强调了白露后防寒保暖的重要性。“白露夜寒白天热”,昼夜温差大,在衣物选择上需格外谨慎。尤其是体质较弱者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疾病的人,应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

  腰腹防寒

  腰部为肾之所在,汇聚肾俞、命门等穴位。腹部内有多个脏腑,一旦受寒,极易损伤脏气,引发腹痛、腹泻、痛经等不适。所以,天气转凉应避免穿露脐装,夜晚睡眠时易蹬被子的人可穿上睡衣睡裤,加强腹部保暖。

  足部防寒

  白露过后,还应注意脚部保暖,常泡脚至身体微微发热,有助于护好人体阳气。在泡脚的同时搓搓双耳,直至发热,也是很好的养生方法。

  肩颈防寒

  可将双手搓热之后,轻轻捂在颈部的大椎穴上。这一简单的动作,既能够有效地预防寒冷,防止白露之后肩颈受冻,又能发挥祛寒、温散通络的功效。

  鼻部防寒

  鼻部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可推擦鼻梁防寒,即用食指指面由鼻尖向鼻根反复推按,每次推20~30次,每天1~2次,有助于预防鼻炎、感冒等。

  户外运动强健体魄

  秋季,天空湛蓝,风和日丽,正是进行锻炼的绝佳时节。此时,不妨多参与一些户外活动,如悠然健走,感受脚步与大地的亲密接触;静心打太极拳,以柔克刚,体悟身心的和谐统一;舒展体操,唤醒身体的活力;或是乒乓球、羽毛球,在竞技中释放激情。进行这些运动,以微微出汗而不感到疲倦为宜。如此,有助于一扫胸中郁积,润养肺气,使机体内气血调畅,为身体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文章页/相关阅读上-医周药事
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数风流人物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