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药方剂 > 内科
理中丸:小方也能治大病
2016.11.08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运用小方治疗疑难杂症是山西门氏杂病流派的突出特色。本学派已故著名中医临床家门纯德先生曾说,临证时能用小方治病,就不要开大方;能用经方,就不要开杂烩汤,也就是要尽量做到方精药简。门氏杂病流派将这一特点概括为“方精药简”,并用之于临床,疗效突出。学派运用理中丸治疗疑难杂症验案颇多,今列举典型案例,以飨读者。


  【文献论述】


  理中丸一方出自《伤寒论》,即《金匮要略》中的人参汤,原文描述有以下几处:《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本方所治诸证皆由脾胃虚寒所致,脾胃虚寒为本病的辨证要点,临床表现颇多。其病机为中阳不足,寒从中生,阳虚失温,纳运升降失常,多见畏寒肢冷、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脘痞食少、呕吐、便溏,舌淡苔白润,口不渴,脉沉细或沉迟无力等表现。方中干姜为君,温脾阳,祛寒邪,扶阳抑阴。人参为臣,性味甘温,补气健脾。君臣相配,温中健脾。脾为湿土,虚则易生湿浊,故用甘温苦燥之白术为佐,健脾燥湿。甘草与诸药等量,寓意有三:一为合参、术以助益气健脾;二为缓急止痛;三为调和药性,是佐药而兼使药之用。纵观全方,温补并用,以温为主,温中阳,益脾气,助运化,故曰“理中”。


  【临床治验】


  然临床病症并非全部如此典型,门纯德运用理中丸善于抓住此方的核心病机:中焦脾胃虚寒。阳之动始于温,温气得而谷精运,谷气升而中气瞻。凡由中焦虚所致之各种杂证,均可治之。门纯德运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如以原方治疗久虚腹泻,长期缠绵不愈者;治疗小儿口多涎、便秘者;以本方加山药治疗妇人白带过多,少腹虚冷;以本方加桂枝、吴茱萸治疗宫寒不孕;以本方加黄连治疗虚寒病呕吐酸水不止者;以本方加茯苓、桂枝、半夏治疗脾胃虚弱之寒喘者;以本方用小红参,加附子、阿胶治疗冠心病属寒凝心脉、脾胃虚寒者,屡用屡效,《门纯德中医临证要录》中均有详细记载,此不赘述。


  门九章治验


  门九章教授为门纯德先生四子,门氏杂病学术流派主要传承人,山西省名中医。门九章秉承学派“方精药简”的一贯学术思想,临床上将经方运用得炉火纯青。笔者曾有幸跟随门九章学习,他运用理中丸治疗疑难病多例,兹列举典型案例两则如下。


  案一:治疗妊娠恶阻,多种方法无效者,多选用理中丸或干姜人参半夏丸,疗效极佳。


  某女,42岁,因妊娠恶阻导致多次自然流产,本次孕5周。自怀孕以来,呕吐不止,影响进食,严重时每隔5~10分钟左右呕吐一次,随食随吐,初为食物,后为清水物质,清淡无异味;形体极为消瘦,身高160厘米,体重仅有37千克,痛苦不堪。患者及家属恐再次流产,遂入院治疗,住院期间只能以针剂营养支持治疗,西医束手无策。门九章受邀为患者诊病,诊病10余分钟之间,患者呕吐3次,均为清水痰涎,舌淡苔薄,脉极沉细,四末不温,遂处以理中汤:党参9克,炒白术6克,干姜3克,炙甘草3克。因呕吐频繁,故嘱患者煎汤少量频呷,日一至两剂。患者半日服药一剂,呕吐明显减少,可少量进食,3日共服药8剂后,患者仅稍有干呕症状,后间断服药直至生产。


  案二:对于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的胃肠道反应,门九章多以理中丸加法半夏治疗,疗效极佳,大多数患者能极大地减轻化疗反应。


  傅某,女80岁,因卵巢黏液腺癌术后伴大量腹水来诊,初诊患者听取建议,进行药物化疗及抽腹水治疗。由于患者年逾八旬,加之药物作用,患者出现化疗反应,恶心呕吐频繁,食欲极差,严重时水入即吐,头晕疲乏,瞌睡乏力,口淡无味,舌质淡,苔薄白水滑,脉沉弦而细滑。此为化疗患者经常出现的反应,断为中焦脾胃虚寒,处以理中丸加法半夏。党参9克,炒白术9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法半夏6克,嘱患者煎汤后少量频服,每日一至两剂。服药两天后,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基本消失,食欲渐增,行动自如。方中加法半夏,因其有良好的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且半夏合干姜、人参,又取其干姜人参半夏丸之意。


  笔者治验


  笔者有幸跟从门九章学习,受益匪浅。笔者在门诊运用理中丸治验颇多,兹列举一例。游某,女,36岁。因一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并肠腔粘连引起严重痛经,患者不堪其苦,遂选择手术治疗。整个术程较为顺利,但患者因手术并发不全性肠梗阻、感染性休克,经西医抢救后生命体征平稳,先后给予万古霉素、泰能抗感染治疗2天,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奥硝唑、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抗感染治疗2周,患者病情缓解,但仍有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腹泻,汗多、乏力等症状,反复不愈,血常规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始终徘徊在12×109/L和7.7×109/L左右,患者及家属遂寻求中医治疗。初诊见患者面色萎黄,晦暗无光泽,疲乏无力,汗多,四末不温,时有恶心干呕,阵发性腹痛,腹痛绵绵,食欲差,大便稀溏,每日3~5次,小便量少色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而且患者总诉说唾液特别多。初诊笔者略有犹豫,患者脾胃虚寒之证突出,但为何会出现小便量少色黄,又受患者血常规检查影响,担心患者接受温阳健脾的中药治疗后,患者血常规是否会受影响,感染是否会加剧,犹豫不决。但回想门九章在临床诊病,经常面对患者错综复杂的病证、厚厚的化验单,往往能够直接抓住患者的根本问题,以巧方直接解决主要矛盾,而且经常告诫我们,临床诊病要参考西医理论,但不能被检查化验结果干扰我们的中医临床思维。笔者遂细究此病例,患者连续使用抗生素治疗2周有余,且大病之后,必定伤及脾阳,影响脾胃运化,上证均为中焦脾胃虚寒所致,正如《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云:“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而此患小便量少色黄可能为汗多、饮水少所致,暂且抛开血常规影响,处以理中丸3剂:红参5克,炒白术10克,干姜5克,炙甘草5克,嘱患者煎煮后慢呷频服,日1剂。服药期间,患者上症逐渐好转,且未用抗生素治疗。3天后,患者欣喜拿来血常规报告单,白细胞为8.3×109/L,中性粒细胞为5.8×109/L,症状也明显好转。唯有汗多乏力,后以黄芪建中汤5剂而收功。


  “方精药简”是山西门氏杂病流派的突出特色,门纯德先生运用小方治验不胜枚举,验案颇多。受门纯德先生及门九章教授影响,学派弟子临床诊病,选方不在于奇特,用药不追求多少,更在于审证查因,辨证入微,运用小方治疗临床疑难杂症不在少数,在国内期刊也多有发表,本篇理中丸治验仅为其中一例,谨与读者共享。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文章页/相关阅读上-医周药事
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数风流人物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