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一带一路 > 媒体报道
构建中医药健康旅游新格局
0001.01.01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今年以来,从河南云台山景区“老中医义诊”,到江西明月山“中医文化进景区”,从安徽亳州中医药文化研学,到浙江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授牌……中医药和旅游业的“跨界”融合,成为了一道靓丽出圈的风景线。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新时代,单纯以“一饱眼福”为主的旅游已不能满足游客的旅游愿望,追求健康和精神享受,也成为休闲度假旅游的主要诉求。我国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是健康旅游全面发展的重要资源,尤其是中医药健康旅游的理念契合旅游消费者“返璞归真”“追求健康”“绿色消费”的需求,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供给,还承担了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不仅成为众多中老年群体的出行选择,也受到不少年轻人的青睐。

  中医药健康旅游作为中医药行业与旅游业“跨界”融合的新业态,是中医药的延伸和旅游业的扩展,更是集中医药与旅游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当前,在国民消费结构升级、中国进入中上等收入行业以及步入老龄社会、亚健康规模扩大等重大社会环境下,中医药与旅游、养老、康复保健等相互融合的趋势进一步凸显,中医药健康旅游迎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对此,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保障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其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要“完善中医药健康旅游相关标准体系,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高质量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全国各地把中医药健康理念与本土优越的自然资源、生态旅游资源相结合,开展了许多中医药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一大批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养旅游、医疗旅游、文化体验旅游等相继推出,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而且促进了中医药健康旅游业态的快速发展。

  然而,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长期任务,需要在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基础上,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产业规划,尊重市场规律,健全监管体系,完善保障机制,更好地发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作用。尤其是针对目前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中医药+旅游”融合不深、产品种类不多、从业人才匮乏、内容同质化较多等问题,需要多措并举、多方发力,对症下药,引导中医药健康旅游业态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完善体制机制,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管理,发挥特色优势,做优做强中医药文化名胜古迹、博物馆等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加快中医药健康旅游商品开发,不断推出中医药健康旅游路线,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特色品牌,创新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构建多渠道、宽领域、多形式、高层次的中医药健康旅游新格局,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需求。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鼓励旅游从业人员到中医医院、科研院校进修,培养兼具旅游和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提升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服务能力和质量,从而建立以中医药健康文化为中心,养生健康、中医治未病、中医药养老服务、中医药旅游休闲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在努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综合实力强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过程中,要为中医药文化提供更多实践和应用场景,提高中医药文化的可见度、应用率与影响力,让旅游者不自觉地成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实现中医药文化有效传承、传播与转化利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文章页/相关阅读上-医周药事
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数风流人物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