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观察 > 观点
观点 | 马长生:治疗房颤,理念、技术、宣教缺一不可
0001.01.01来源:中国卫生杂志

  说到房颤射频消融术,就不得不提马长生。作为我国“房颤第一人”,马长生一路见证了我国心脏电生理的崛起,这一“钻”就是40余年。当前,房颤治疗理念和手段是什么?我国面临的挑战有哪些,该如何解决?记者专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马长生。

  马长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心血管疾病防治办公室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学系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工程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等。

  房颤所致卒中带来沉重负担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通常表现为不规则且很快的心率,也就是人们口中说的“心慌”。房颤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还会发生血栓栓塞、心脏衰竭等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脑卒中,与非房颤相关性卒中相比,房颤所致卒中往往病情更严重,致残、致死率和复发率均更高。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房颤发病的严峻形势。我国一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14年至2016年45岁以上人群的房颤患病率为1.8%,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9%、女性患病率为1.7%;随年龄增长房颤患病率也会升高,在75岁以上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分别为5.4% 和4.9%。据估算,我国约有1200万房颤患者。由于约1/3的患者不知晓患有房颤而漏诊部分阵发性房颤,我国实际房颤患者数应该高于上述估算数字。

  “年龄是发生房颤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其余所有危险因素都会增加房颤发生的可能性。”马长生介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房颤。与无房颤的人相比,房颤患者也更容易增加其他疾病的发病风险。比如,房颤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无房颤患者的1.5~1.9倍,其机制可能与血栓栓塞、心衰风险增加,以及共患疾病的协同作用有关。未接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体循环栓塞的发生率是无房颤人群的3~5倍。

  房颤治疗“武器”更先进

  深耕领域多年的马长生认为,房颤治疗的理念不断更新发展,几次“技术革命”让房颤的治疗手段更加成熟、更加丰富。从1994年开始,业界学者相继尝试射频消融治疗房颤。1997年新英格兰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证实导管射频消融术可以根治房颤,此后其广泛应用于临床。

  马长生是在1992年开始学习心脏电生理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6年后,完成了我国第一例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手术。他说,从1998年开展第一例房颤射频消融到现在全国年手术量10万例,发展速度之快也体现出我国技术水平的提升。目前,我国导管射频消融技术与发达国家水平基本持平,在全国大型医院中已经得到普及推广。“未来,还要继续提高患者和医生对于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接受度,使其更安全、成功率更高,造福更多患者。”

  马长生表示,当前已经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导管射频消融术在房颤治疗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未来十年,即到2035年,中国每年可能会实施约100万例导管射频消融手术,并且这个数字有可能还会增长5倍至10倍。相比之下,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效果远不及导管射频消融,而且导管射频消融手术的安全性已得到验证,其价格逐步下降。此外,国家医保政策的支持也对导管射频消融手术的推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因房颤患者的左心耳内容易发生附壁血栓,栓子脱落后容易堵塞脑血管,进而导致缺血性卒中,因此房颤治疗最大的问题是预防卒中。马长生表示,目前新型口服抗凝药,比过去几十年使用的华法林作用更好、更安全。根据英国的数据,既往每年房颤导致的脑卒中都在明显增长,但在2011年新型口服抗凝药被广泛使用后,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大大降低,这也被称为房颤治疗的技术革命。

  “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专业的心血管疾病和房颤诊疗培训十分关键,要提高他们对房颤的识别和初步处理能力,最重要的是了解抗凝治疗的重要性。”马长生说,一方面是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开展规范的抗凝治疗;另一方面是强化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房颤的认识,包括疾病危害、生活方式调整、药物及介入治疗必要性等,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依从性。

  拥抱AI医生

  “对于大型公立医院来说,既要‘顶天’,又要‘立地’。”马长生说,“顶天”体现在创新上,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加大新药物、新技术等的研究开发力度;“立地”体现在帮扶上,要以需求为导向,持续指导帮扶基层,实现同质化诊疗。利用当前的远程医疗技术,大型医院或心血管专科医院可以与基层医院建立密切联系,定期派遣医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交流,开展远程咨询和案例讨论,指导基层医师提高简单病例诊疗的规范性和复杂病例的诊治水平。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AI)等应用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管理与房颤相关的合并症,如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这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卒中和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马长生说。

  在去年一年时间里,马长生带领团队调研基层心血管病防治工作,走访了河南、云南、新疆等地的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马长生了解到,一些乡村医生没有接受过正规医学院教育培训,独立按照指南规范诊疗常见病的能力尚显不足;反观城市中,大量集中的患者为大医院的医生带来过量的诊疗工作,这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很可能影响诊疗的效果。“不管是基层还是大医院都需要高质量、智能化的诊疗辅助工具,以提高效率、提升质量并减轻医生繁重的工作负担。”

  马长生团队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一系列研究项目经费的支持下,计划在五年之内研发出综合能力达到专科医生水平的AI心脏病医生,同时联合全国心血管病专家开设心血管病互联网医院,以服务全国县乡村患者。马长生介绍,预期的AI心脏病医生将能够实现心血管病患者院外管理,居家心脏康复、健康管理和心血管病预防,培训和指导普通医生开展常见病和疑难重症治疗与技术操作等功能。

  “AI医生的广泛应用,将节约大量社会资源尤其是高昂的人力成本,促进实现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高质量医疗服务以及健康公平。让我们迎接AI医生的时代。”马长生有所期待。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文章页/相关阅读上-医周药事
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数风流人物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