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离新年还有一段时间,可乡村宰年猪却已开始。这不,我上周末去了一趟乡村,正赶上朋友家宰家猪,于是,又一次品尝了农家烹制的猪血佳肴。
猪血,也叫“血豆腐”,在广东则习惯称之为“猪红”。猪的鲜血一般不能直接用于烹调,而是将其加工成为熟猪血之后,再用于烹调。记得在我的家乡,宰猪时,先备用较大的平底木盆一个,再在木盆中倒入适量温水,加少量的食盐溶解后,将鲜猪血直接放入木盆内搅匀,待凝固后,用刀将其划成一块又一块,再放入沸水锅煮1~2分钟,待猪血熟后即捞出,放入缸内,用清水浸泡。此时,熟猪血即可作为食料备用。
猪血食用方法较多,既可单独入馔,也可与其他食料搭配。在我的家乡,家常烹调猪血,一般是将猪血经汤滚熟后,切成片状或小块,采用炒、烧、煮等烹制方式,佐以配料,烹制成多种菜肴,如猪血烧豆腐、白菜烧猪血、猪血炒蒜苗、猪血蘑菇汤等,皆为家庭餐桌上的美味,佐酒下饭甚佳,让人常食不厌。
猪血经巧厨烹制,还可成为地方风味佳肴,我的家乡温州小吃“猪脏粉”,主要由猪肠、猪血、粉干等配料烹制而成,猪血嫩滑可口,粉干细嫩滑腻,猪肠酥烂软糯,食之清香扑鼻,鲜美无比。这些年,我去过不少地方,品尝过许多以猪血主料烹制的风味小吃,令人回味悠长,如湖南长沙小吃“龙脂猪血”,将熟猪血片放入猪骨汤中煮制而成,食之细腻鲜嫩,滚热开胃;贵州贵阳小吃“肠旺面”,猪血为其主料之一,具有面脆血嫩、辣香汤鲜等特点,食之油而不腻,脆而不生。
提起猪血,勾起了我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些许回忆。记得20世纪70年代,每当过年,家里屠宰年猪时,母亲总将熟猪血切成块,然后每碗盛一两块,分别送给邻居品尝,一块小小的熟猪血,却饱含着邻里和睦之情。在当时,屠宰年猪那天,按照我们家乡的习俗,家里要烹调几个菜肴聚一下,那上桌子的菜肴中就少不了一盘猪血,那用新鲜猪血烹制的菜肴尤其鲜美,令人争相品尝。当然,红色的猪血也寓意红火,图个吉利。
猪血中含铁量较高,容易为人体吸收利用,尤其对于儿童、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来说,适当吃些猪血能预防缺铁性贫血。我孩提时曾患过缺铁性贫血,后来能较快治愈,除了医生予以治疗,也有母亲时常给我吃些猪血的缘故。成年后,我查阅了相关材料,得知猪血味咸,性平,《日华子本草》称其“生血,疗奔豚气”,有补血养心、熄风镇惊、下气、止血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