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款售价仅为1元多的中药版酸梅汤供不应求,浙江省中医院的服务器一度被订购酸梅汤的人“挤爆”,网上掀起了去中药房和中医院配酸梅汤的热潮,中药茶饮摊位前,不少市民排起长队……“喝中药版酸梅汤,品健康人生”刷屏互联网,中医养生再度成了年轻人的心头好。
除了去中医院、抢购酸梅汤外,从入门的拍八虚、八段锦,到讲究颇多的三伏天晒背、听五行音乐,甚至有人还研习了长寿功、金刚功和五禽戏,本届年轻人时常互联网发疯,但依然清醒地在作死与自救间选择了朋克养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掀起一阵养生热潮,互联网居民们互相安利各自的养生法门,被戏称为“灵魂的自救”“血脉的觉醒”“互联网续命救人”。其中屡次出圈的中医文化,折射出的是年轻人对健康生活的新追求,探寻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疗愈。
与此前晦涩难懂的中医理论知识不同,年轻人和中医文化之间呈现出“双向奔赴”的状态。996、007的工作模式受到抵制,人们对自身健康愈加关注,加上年轻人长期与熬夜、焦虑、压力为伴,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对中医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亮眼表现,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中医药的魅力;此外,中医“以治未病”和“平衡整体”的思想,在凡事皆被卷的当下,格外贴近大众生活和需求。对年轻人来说,中医文化成为可学、可用的知识;对中医行业来说,需要主动作为,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年轻群体,宣传普及中医文化。
年轻粉丝越来越多,折射了中医文化传承创新的巨大潜力和发展的广阔空间。行业更应抓住机遇,通过“中医+现代科技”解锁新技能,推动中医文化落地,圈粉更多年轻人。如南昌“中医夜市”推出VR眼镜,沉浸式体验中医疗法,同时进行现场把脉问诊、针灸推拿的中医服务,契合了现代年轻人工作生活节奏,是在现有诊疗体系外,回归传统中医药治病救人核心的有益补充。中医行业也可以围绕“中医+养生”为中心,通过推广专业的中药饮食、中医文化旅游、文化衍生品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来。
事实上,中医院的药版酸梅汤受到追捧,是大众通过消费行为倒逼中医行业改变传统经营方式,进行业务拓展的具体体现。广阔的市场空间+极强的消费热情,这届养生人在呼唤中医行业和中医人,看见他们渴望的目光。期待中医能够跨界文化饮食产业,推出除了“中药+茶饮”外的创意产品,圈粉更多“养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