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医文化 > 古今名医
宋代名医许叔微的“医之道”
0001.01.01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许叔微(1079年—1154年),字知可,号白沙,又号近泉,宋代真州(今江苏仪征)人,一说毗陵(今江苏武进)人。约生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卒于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许叔微是研究和活用《伤寒论》之大家、经方派创始人之一,曾任徽州、杭州府学教授、集贤院学士,后世多以“许学士”称之。

  许叔微少年时期就失去父母,成为孤儿。他在《普济本事方》自序中曰:“予年十一,连遭家祸,父以时疫,母以气中,百日之间,并失怙恃,痛念里无良医,束手待尽,及长成人,刻意方书,誓欲以救物为心!”治病救人,成为他学医的初心。自此,他“笃志经史,尤邃于医”。

  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开始,宋代统治者重视文官治国,积极培养和选拔文士。大量培养文士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加之对医学的重视,形成了儒医阶层,习医、谈医、行医蔚然成风。同时代的范仲淹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许叔微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从文士走上了从医之路,并成为宋代“医儒合一”的代表人物。

  北宋大观二年,许叔微29岁,寓徽州,游学歙邑,用白附子散治愈头痛患者。政和二年,许叔微33岁,参加京试未中,但给权臣蔡京诊了病。他只开了一剂药,蔡京服后第二天痊愈,“大喜,欲官之”。但许叔微并没有接受,毅然辞别京城。许叔微继续究心医术,殚精方技,诊务日渐繁忙,真州方圆数百里的患者咸来求治,他“无问贵贱,虽曛夜风雨,有以疾告,辄束缊笠屐往,所治辄应手愈,……始终不索酬,志在济人而已,人咸德之”。

  书中记载,“建炎初,(真州)兵后大疫,叔微亲行里巷治疗,所活甚多”“不以贫贱,家至户到,察脉观色,给药付之。其间有无归者,某舆置于家,亲为疗治”。此时,许叔微已年近五旬,他一生中经历了战乱和动荡,在他看来,“医之道大矣。可以养生,可以全身,可以尽年,可以利天下与来世,是非浅识者所能为也。”

  在苦难时代,许叔微把心中悲痛化为拯救众生的志愿:“予既以救物为心,予而不求其报。”《钦定四库全书》子部五《类证普济本事方》提要也有记载:“凡有病者,诊后与药,不取其直。晚岁取平生已试之方,并记其事实,以为本事方。”许叔微这种不计报酬、不取分文的崇高医德,充分体现了一代名医精诚治学、济世救人的风骨。

  1132年,许叔微53岁,考中进士。许叔微在朝为官的十余年里,始终不忘钻研医学。1143年,许叔微64岁,他辞官归隐,迁居无锡太湖北岸,筑“梅梁小隐”,潜心医学。

  许叔微曾为抗金名将韩世忠诊病配方,韩世忠十分钦佩他的高明医术,亲题“名医进士”的匾额相赠。由于医德高尚、医术高超,老百姓称许叔微为“神医”。为弘扬和普及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培植后学,许叔微在梅梁小隐里为老百姓诊病的同时,还开始整理自己的著作。先后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普济本事方后集》传世。另著《活法》《辨类》《仲景脉法三十六图》等书,可惜现已散佚。他苦心编撰并成书于1149年的《类证普济本事方续集》十卷,又名《续本事方》,书中所载方广为传播,远至日本等国。

  许叔微认为,钻研医道比图名利、赚千金还重要。他著书立学,用自己的一生践行医者初心,并用自己每一个医案诠释着“医之道”。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文章页/相关阅读上-医周药事
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数风流人物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