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患有口腔问题人数已经超过七亿人,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据统计,我国每年的种植牙手术量达到800万左右,种植牙市场拥有广阔的上升空间。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以及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种植牙来解决口腔问题,但日益增长的种植牙市场需求同居高不下的种植牙费用的矛盾,困扰着普通大众,但随着种植牙集采的落地,这个问题也迎来转折的曙光。
耗材+服务管控双管齐下,各地种植牙“团购”减轻患者压力
据广东省医保局消息,由四川省牵头的口腔种植体系统省际联盟集采结果将于4月20日起全面落地,中选产品平均中选价格降至900余元,与集采前中位采购价相比,集采后种植1颗牙价格平均降价55%。
除广东之外,北京种植牙集采收费治理也将于明日4月20日起开始实施:全市二级及以下公立医疗机构4300元,非城六区三级公立医疗机构4500元,城六区三级公立医疗机构5000元,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北京大学口腔医院)5450元。
云南自4月10日起单颗常规种植牙的医疗服务价格全流程费用,执行一类价的公立医疗机构不得超过4050元,执行二类价的公立医疗机构不得超过3600元,执行三类价的公立医疗机构不得超过3100元;湖南省: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单颗常规种植牙全流程医疗服务及药品总费用不超过4300元;河北省:省级公立医疗机构调控目标为4300元;湖北省:调低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将省级公立医疗机构的调控目标设为4300元。
……
在集采过程中,各地强调,执行价格为种植牙全流程费用。不仅对口腔耗材产品进行限价,各地对医疗服务价格也规定了上限,耗材与服务分离,避免“此消彼长”的怪象,让降价措施每个环节都纳入管控,形成体系,防范“变通”行为。
耗材+服务管控双管齐下,各地种植牙“团购”减轻患者压力
根据我国《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调查结果,在54~64岁年龄段的人群中,存有未修复的缺牙人数占比38.9%,种植义齿人数占比仅有1.2%;年龄在65-74岁的人群中,有47.7%的人存有未修复的缺牙,仅有1.3%的人种植了义齿。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加深,老龄人口缺牙比例也将进一步上升,同时,在生活水平提升的背景下,口腔问题年轻化也将成为趋势,我国种植牙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面对广阔的市场需求,国产口腔器械企业须得把握机遇。
集采加速“国产替代”,国产口腔器械渗透率有望提升
一直以来,我国种植牙产品依赖进口,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较低。数智博MDB数据库显示,2019—2022年,我国牙种植体销售量进口产品占比达到91.94%,销售额占比更是达到97.22%,国产与进口产品差距明显,让患者不得不去选择进口产品,也是种植牙费用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水准的牙种植体拥有更好的市场也拥有更高的利润,这也要求国内外生产厂家及研发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提升优势,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近年来,国产器械以及种植牙耗材水平也在不断发展,3D打印技术以及新型材料的应用,国内企业天然拥有资源、成本优势,也使得国产产品拥有较高的性价比。
随着集采政策的落地,各大公立医院种植牙服务价格纷纷挤掉水分,面对市场竞争,民营机构也不得不选择跟风降价,也让更多的口腔机构更加注重成本,国内性价比较高的口腔科器械以及耗材也迎来市场的青睐。例如,美亚光电推出的口腔CBCT等系列高端医疗影像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产品在高端医疗影像设备领域的垄断格局。
因此,在市场新秩序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市场中与政策的双重刺激下,民族品牌应当借势上行,自立自强,提升渗透率,在未来的口腔器械的市场变化中,赢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