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随着大数据、物联网、数据挖掘、云计算、扩展现实、数字孪生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深度交汇,数智融合以日趋明显的态势成为当代信息科技的典型特征,成为金融、教育、通信、交通、医疗等多个行业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医学智慧。近年来,随着中医药行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对中医药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期望。从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出发,中医药仍处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态中,迫切需要数字化智能化融合驱动转型以进一步提升供给能力,充分发挥其优势,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模式。数智融合为中医药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有望成为未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关键驱动,助力中医药行业突破当前发展瓶颈,进而步入数字智能化快车道。
在中医临床诊疗过程中,合力打造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的完整中医药数字诊疗生态链,实现智能中医应用场景深度融合,为实现数字化医疗转型提供改革范式。在院前阶段,通过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以及疾病患者进行生命健康数据全面采集并深入分析,研发中医体质识别系统、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系统,提供体质调理、养生保健、健康咨询、疾病预警、慢病管理等多种服务,并进行智能化随访评估,形成覆盖面积广、参与程度深、作用时程长的智能化中医健康管理新模式,实现中医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效应对当前因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医疗资源紧张。
院中阶段,创新探索中医四诊信息精准采集关键技术,破解传统四诊和辨证过程中主观性强,缺乏统一描述规范的痛点。集成智能化分析得出病位证素、病性证素等诊断信息,实现辨证过程的标准化、客观化,助力形成共享、便捷、高效的中医智能辅助诊疗决策系统。面对智能化中医诊疗装备落地难题,本团队近期开展的“广义望诊多维信息采集与智能处理技术的数智中医诊疗研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聚力推动“数智融合”中医诊断科研成果应用落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在院后阶段,推广智能中药房等服务,深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加强数字便民惠民服务的要求。在中医理疗、中医康复智能设备等非药物疗法方面也展开积极的创新探索,如能自动定位穴位、智能配伍穴位、扎针、模拟针灸师手法的数字经络—智能针灸机器人等可借力数字智能方法扩容医疗资源。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实现对数据的理解和感知,甚至实现推理形成决策建议,会话型人工智能机器人如chatGPT未来有望应用于诊前问诊环节,医学教育辅助、行政工作协助等方面。充分发展互联网诊疗和远程医疗,建设中医互联网医院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以高效服务基层,弥补基层医疗资源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
中医药产业发展迎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创新能力不足、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等发展痛点。通过建立全国中药资源共享数据集和实物基础上的中药材质量数据库等数字化资源,可加强中药保护与利用。形成全国道地药材生产技术服务网络,运用数字化系统、工业互联网实现中药材生产加工全产业链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强化监管,严把质量。围绕制约中医药发展的核心技术,加强技术集成和工艺创新,提升中药及中成药制造水平,加速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和现代化。促进中药现代化重大共性技术突破、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示范,推动中医药临床实践与循证医学的数字化研究,优化中药临床证据体系,改革完善中药注册管理。在中药材种植生产、中药饮片加工、提取技术革新、新药研发、制剂创新等环节发力,实现从中药制造到中药智造的转变。
随着中医药走上国际化发展道路,仅凭中医药的传统语言不足以有效揭示和充分展示中医药疗效机理,迫切需要运用科技手段将中医药防治疾病的内在机理“说明白,讲清楚”。因此,中医药理论创新既是自身学术发展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中医药数字资源是一座包含了晦涩的中医典籍、个性化的名老中医经验、中医药电子处方和病历数据的巨大宝库。通过数据化转型推动处方结构标准化,与经方医案、病证资料等汇集上传数字化云平台,结合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对海量中医药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归纳、抽取而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辨证论治、方证关联、中药药理规律,进一步筛选经过长期实践验证,功效明确的方剂、药对、单味中药,运用循证中医药学开展高质量的中医药临床试验,结合基础研究探索内在机理,形成证据详实,逻辑清楚的现代化中医药研究环路。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当前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为师承和院校教育。大量宝贵的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停留在师承家传模式中,学习时间长,辐射范围窄,开发利用不充分;而中医药院校教育模式下的中医专业学生面临知识转化应用能力低的难题。利用数智融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效加强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依托现有数字平台建设国家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构建中医古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平台和中医药知识服务系统;全面提高中医药各类优质数字资源的可及性,有机结合师承和院校教育模式,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为广大年轻中医师、基层中医师提供多维度传承学习可能性。此外,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还需培养一批兼具中医药知识和数字化创新能力的医工交叉型人才,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队伍。
中医药行业数字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医辅助诊疗等中医药特色系统得以应用,中医医院信息集成平台等数字化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提升,互联网中医院、智能中药房等数字便民惠民服务深入推进,中医药标准体系等支撑保障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数据壁垒依然存在、医工交叉专业人才不足、国民健康网络安全保障及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等。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数智中医药应用新场景,形成中医药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助力中医药为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发挥更大效能,将成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