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观察 > 医药速递
十年来我国中医药科研创新取得重要进展
0001.01.01来源:新华网

  建设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中医类国家医学临床研究中心、40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布局建设17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3日举行的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信息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稳步增长,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结合日益紧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迎来新机遇。

  中医药科研创新成果丰硕

  十年来,中医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吴振斗介绍,国家中医药局打造了15个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和20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遴选了149名战略型领军人才岐黄学者、100名青年岐黄学者。

  创新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说,十年来,通过临床和机理研究,中医药在治疗缺血性中风、非小细胞肺癌、糖尿病、慢阻肺等一系列重大疾病、常见多发病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了一批中医药特色治疗方案。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通过科研筛选出‘三药三方’,快速建立起第一道防线,为取得抗疫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李昱说。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回答了经穴特异性等一批重大中医理论问题,推动建立了中医络病学、中医体质学等新学科,丰富完善了中医学理论体系。

  多措并举加强中药质量安全

  中药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医疗效发挥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采取健全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等多项举措加强中药质量管理,中药质量持续提升。

  “国家持续加大中药标准研究投入,构建了更加符合中药特点的评价体系,推动完善了2020年版中国药典等国家标准以及相关行业标准。”李昱说,“十三五”期间,我国主导制定颁布了37项中药国际质量标准,促进了中药产业竞争力和行业治理能力的提升。

  同时,我国加强中药材源头质量管理,多部门协同配合,多措并举,充分运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成果,优化中药材产区布局,建设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生态种植基地,促进中药材规范种植和生态种植。

  此外,我国深入开展中药安全性研究,阐释中药毒性原理,构建中药临床安全风险评控系统,促进临床用药安全。

  针对疾病特定阶段、特定人群,开展中药、中西药联用研究,明确用药指征;成立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构建中成药多维度评价技术体系,开展中医药优势病种循证评价;建立完善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系列举措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将持续创新融入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

  深入开展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加快推进中医学术活态传承、研究制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我国实施一系列中医药古籍保护、研究与利用的重大工程,推动建设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和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体系。

  “鼓励西医学习中医,多学科交叉融合,把传统的中医药学和现代医学融合在一起,进行科学有效传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香美介绍,推进标准化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编制,有利于让更多西医科学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方药,尤其是中成药,也有利于让更多基层医师提高诊疗水平。

  中医药创新离不开人才培养和创新驱动。屠呦呦研究员是老一辈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杨洪军介绍,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招收九年制“屠呦呦班”,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探索路径;同时,多措并举,筑牢人才培养根基。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文章页/相关阅读上-医周药事
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数风流人物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