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
守正创新,中医药“走出去”步入快车道
0001.01.01来源:中国新闻网

  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胡强强在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中医药的传承、发扬和创新因现代科技的融入迎来了新的机遇。

  科技支撑引领创新发展

  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指出,十年来,通过临床和机理研究,中医药在治疗缺血性中风、非小细胞肺癌、糖尿病、慢阻肺等一系列重大疾病、常见多发病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

  例如,陈竺院士团队揭示了传统中药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作用机制,患者五年无病生存率升至90%以上,获得舍贝里奖。

  陈香美院士团队揭示了IgA肾病进展新机制,中西医结合治疗使IgA肾病导致的尿毒症患病率下降10.5%,疗效提高20%,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刘保延研究团队证实了针灸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显著优势,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广泛认可,推动了针灸更好走向世界。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通过科研筛选出“三药三方”,第一时间建立起了第一道防线,为取得抗疫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一带一路”合作交流新亮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吴振斗介绍,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与40余个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订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开展了30个较高质量的中医药海外中心、75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31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工作。中医药内容纳入16个自由贸易协定。

  在“一带一路”建设上,中医药合作交流也已成为新亮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吴振斗表示,中国“十四五”时期计划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30个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颁布3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打造10个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品牌项目,建设50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和一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此外,还将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及海峡两岸中医药交流,共同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加强人才培养顶层设计

  十年来,整体上中医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据统计,有7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中医药局打造了15个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和20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遴选了149名战略型领军人才岐黄学者、100名青年岐黄学者。

  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中医研究机构,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领头作用。

  学校成立了由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国医大师组成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发挥战略咨询作用,为学校和行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资源支撑。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杨洪军介绍,目前正积极谋划和筹建一所新的大学,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探索路径。此外,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招收了9年制“屠呦呦班”,已经连续招了三届,生源质量优秀,从源头上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人才保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文章页/相关阅读上-医周药事
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数风流人物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