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观察 > 医药速递
夜间门诊成潮流?国家卫健委:要综合考虑、兼顾医护人员感受
0001.01.01来源:华医网

  近日,北京市卫健委发布《2022年北京市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鼓励各医疗机构开设黄昏门诊、夜间门诊和周末门诊,优化号源供给结构,引导患者错峰就诊。

  其实,类似时段的夜间门诊在多地都有开展,据华医网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安徽、陕西等地均推进夜间门诊建设,此举是为了方便有特殊原因无法在工作日白天就诊的患者及时就医,而近几年,很多医院陆续推行了夜间门诊、晨光门诊、午间医疗、黄昏门诊、无假日门诊等,不同的名称之下的共同之处是医生的工作时间在原来的基础上一次次被拉长。

  方便患者就要延长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长吗?这显然是个伪命题,业内人士指出,开设”特殊时段“门诊服务,更要兼顾医务人员利益,要考虑医院常规接诊量、患者需求、医务人员成本等诸多因素,有能力、有需求才能进一步推进,不能让开设“夜间门诊”成为一种“潮流”。

  01夜间门诊背后的需求该被看见

  夜间门诊的开设,可以实现上班看病两不误,确实非常人性化。不需要请假误工,夜间人少就医过程也相对更快,这不仅为上班族带来了更多选择,也为上学的孩子、需要儿女陪伴就医的老人提供了方便,解除了不少人的烦恼。

  夜间门诊的推进,让我们看到了各地医院、卫健委对患者的将心比心。这一医疗便民受到广大网友们关注,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尤其是职场人在工作时间之外的就医需求。

  当然,不能忽略的是, 对接这一需求意味着医疗服务时间的延长,它带来的是医院人力资源成本的提高。不仅是医生护士,分诊导诊、药房、收费等各个部门和窗口都需要有工作人员。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查验健康码、防聚集等工作同样需要与白天同质量地完成。

  这也提示医疗机构, 在推行延时服务的同时,兼顾医务人员的感受和利益。合理安排轮休和假期,通过排班、绩效等方式有效统筹,增设配套的后勤服务,提升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切实保障他们的权利。

  02别让夜诊医生做“无米之炊”,配套措施要跟上!

  医生在夜间门诊能发挥的效力离不开医院提供的配套措施,夜间门诊检查、取药等环节的缺少都可能将医生置于「无米之炊」的状况。

  对于门诊管理的要求,国家卫健委在今年 6 月发布了《医疗机构门诊质量管理暂行规定》,其中提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将门诊质量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体系。

  这也表明门诊的运转应是规范且成体系化的。夜间门诊要做到和白天门诊同质,辅诊检查检验、挂号收费、药品保障、后勤保障、入院管理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做好准备。这也是对患者就诊或是医生看诊都更有效率的安排。

  专业人士表示,如何让夜间门诊“转”起来,有待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共同探讨、实践,要制定明晰的运营管理办法才能真正解放医务人员和患者。

  03如何开设夜间门诊?国家卫健委: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在开启夜间门诊之前,深夜“假急诊”问题一直困扰着医护人员,一些医院还需要接受周边转诊来的急诊患者,医生总是处于忙碌的阶段。

  夜间门诊为缓解紧缺的急诊资源提供了一种思路。但离是否可以真正达到分流病人的效果,要根据当地情况合理开设科室进行优化。

  而在是否需要开设夜间门诊,国家卫健委此前发布的《医疗机构门诊质量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规定》明确,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务人员出诊管理,依照门诊患者病种分类和特点,合理安排各专业不同年资医师出诊; 并针对地域、季节特点,结合号源使用情况,动态调整出诊单元数以及单元接诊人次,合理配置门诊人力资源。

  由此可见,是否需要开设夜间门诊, 需要结合多种因素,动态调整,并且要合理配备门诊人力资源,保证患者及时就医的同时,兼顾医护人员执业感受。

  同时,《规定》指出,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不少于日均门诊量0.2%的比例 配备门诊导医人数或智能引导设备数量。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文章页/相关阅读上-医周药事
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数风流人物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