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药方剂 > 内科
易长疮疖为哪般
0001.01.01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疮疖俗称疖子,属于中医疮疡的范畴,相当于西医单个毛囊及其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现介绍疮疖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

  发生原因疮疖发生的常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①汗出见湿,乃生痤疿《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汗出见湿,乃生痤疿。”痤疿即疮疖、痱子,是夏秋季节常见的皮肤病,其发病与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有关。人们在夏季暑热或初秋燥热汗出,或因劳作、运动汗出,是阳气内盛、热盛蒸液的结果。由于水湿病邪属阴,有郁阻阳气的致病特性,如果汗出未尽逢遇湿邪(如洗冷水澡或冒雨淋水等),就会出现湿邪阻遏阳气,阳气郁结于皮肤腠理,甚至阳气郁结化热、化火的情况,发为疮疖或痱子。另外,如果儿童在夏天穿得比较厚或是睡觉盖的比较多,容易捂出一身汗,但又因穿盖过多而汗出不透,就会长痱子。

  ②膏粱之变,足生大丁《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过分地偏嗜膏粱、肥甘食物,就会由湿助热,阳热蓄积,腐血坏肉,即会引起疮疖等疮疡病证,这类人群得病就像拿着空的容器接受东西一样容易。如阴虚内热之消渴病患者或脾虚便溏患者,病久导致气阴双亏,容易感染邪毒,并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而致多发性疮疖。

  此外,如果患者疮口过小,治疗处理不当,导致脓液引流不畅,会出现脓液潴留的情况,加重病情。或由于不慎搔抓碰伤,以致脓毒旁窜,发生蔓延,便会形成范围更大的疮疖。

  防治方法疮疖的预防应注意以下四方面。

  ①注意个人卫生平常要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尤其是夏秋季节。出汗之后必须等到汗出净后,再用温水清洗,不要用冷水。

  ②注意饮食忌口平素易有口黏、口苦、大便黏滞等症状的湿热体质者,应少食辛辣油炸及甜腻食物,以免助热生湿,引发疮疖。

  ③夏秋适当食寒夏季或初秋可适当吃些偏寒凉的食物,如苦瓜、青菜、芹菜、西瓜、绿豆、红小豆等,以清解暑热,避免体内阳热偏盛,引发疮疖。

  ④治疗原发病证有消渴病、脾虚湿盛证等病证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证,以免变生疮疖。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文章页/相关阅读上-医周药事
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数风流人物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