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以医院为中心,“互联网+”时代也不例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于2018 年印发。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又连续出台了多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相关文件,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支持卫生健康互联网平台的发展。那么,如何高效使用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推动医院发展,对每一个医院管理者来讲,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医院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展远程会诊及分级诊疗
国家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一个目的是促进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分级诊疗,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因此,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模式应当从医疗服务的本源进行考量,整合医疗资源,专注在线诊疗。目前,互联网医疗有两种发展模式。一是远程会诊,这不仅能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的常规诊疗能力,更能方便偏远地区的患者就医,使他们得到高水平的诊疗,免除长途跋涉就医的辛苦。二是分级诊疗,各级医院的定位不同,需要逐步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院之间的有序转诊。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线上智能问诊、分诊或直播问诊、义诊等方式,可以让患者就医更方便,医疗资源使用更高效,从而推动分级诊疗的实施。
建立健全互联网医疗监督管理机制
发展互联网医疗,务必要强化网络安全,确保数据安全,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互联网医疗活动要做到全程留痕、可追溯,互联网医疗所有行为应与线下医院一样,纳入各级医疗卫生运行管理体系。不仅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受理和处置违法违规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举报,还要将开展互联网医疗与医院内部考评相挂钩。在互联网医疗平台发展迅猛的时期,我们不能只关注其发展的强劲势头,更要与时俱进,深谋远虑,规范发展。医院应按照各地政策要求,完善制度规范,建立配套的制度体系,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落实。
关注医师评价和激励机制
在线下,一名医师出一天门诊可以看约 50~60 名患者,但在线上,服务的患者数量会大大增加。患者可以根据病情选择专科医师,医师也可以为线下医疗工作提供经验,促进医院专科发展。这种良性循环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同时,应该注重对医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医师线上服务患者的满意度,线上服务为科室发展作出的贡献、对医院品牌建设带来的影响等,都可以作为评价指标,其结果可与医师的绩效考核挂钩,从而形成医院线上服务的内部激励机制,促进互联网医疗与线下医疗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重视互联网平台的运营工作
近几年,许多医院缺乏专业的运营团队,对于互联网医疗模式的探索成效有限,无法形成规模。因此,建立与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的合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把互联网业务交给专业“选手”做,将项目稳稳落地是成功的关键。但互联网医疗运营需要持续的投入和运作,同时不能为了互联网医疗而随意改变传统医疗的架构。此外,要提前评估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的运营能力、开发能力、业内口碑等,再确定是否合作。
提高医务人员互联网平台使用能力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给医院带来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挑战。医院管理者应当积极面对挑战,引导、促进医务人员转变观念,提升互联网平台使用能力,以创新思维抓住互联网医疗发展新契机,推动互联网医疗建设进入新阶段。
综上所述,高效使用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可从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建立激励机制、重视平台运营、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提高平台使用能力等方面来着手循序渐进发展,实现医院与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