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医疗法 > 其他
内外兼调养 远离虚寒瘀
0001.01.01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相比男性,女性可能更注重保养,无论外在还是内在。但可有些人会发现,即便再怎么努力,身材还是差强人意、气色总是不好、看起来比同龄人显老、皮肤起斑长皱纹……中医认为,这可能是身体里有“虚寒瘀”造成的。

  “虚”主要是指女性的气血津液等营养机体的物质的亏损。皮肤、身体依靠气血津液等物质充盈、濡养。女性以血为本,精血充足,就会表现出面色红润有光泽。而气有温煦、推动作用,气机旺盛可以推动精血运行、促进水液代谢,正如阳气充沛,可以温暖四肢及躯体并促进血液循环,对于维持体型有重要作用。如果气血不足,机体、脏腑、形色失于濡养而功能失调,则容易出现皮肤暗淡无光、面容憔悴、肌肉松弛、身材走样等情况。

  “虚”主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肾精亏虚等。气虚证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等;血虚证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经少色淡等;阴虚证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潮热盗汗、目眩耳鸣等;阳虚证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少气懒言、畏寒肢冷、口淡无味、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润等;肾精亏虚证主要表现为性欲减退、发脱齿摇、耳聋耳鸣、腰膝酸软、健忘恍惚等。

  中医认为,“寒”有内寒和外寒之分,女性衰老、体质变差,往往与内寒有关。内寒主要是由于脏腑功能不调,造成阳气不足,温煦无力,阴寒内生,而内部的阴寒之气又进一步损伤阳气,形成恶性循环。寒气内阻,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产生肌肤暗沉、肢体怕冷、神疲乏力等症状。外寒证的主要表现为形寒肢冷,特别是季节变换,加衣不及时或饮食生冷、冒寒淋雨等情况下,这种感觉更为明显。受寒后会出现手足肤色紫暗发凉,得热好转,或者小腹疼痛,得热痛减,女性月经色暗且有块,舌淡暗苔白等表现。

  “瘀”是指血液运行受阻,多种原因可以造成机体瘀血内阻,比如阳虚内寒,气血凝滞不行;气血不足,无以推动血液运行;阴虚内热,灼伤阴血,炼津成瘀;肝气郁滞,气机不畅,运血无力,停滞成瘀等,导致脏腑、经络、气血不通,肌肤、形体失于濡养,颜面部斑点暗黑、生斑,手脚皮肤不光泽、甚至开裂等症状。

  由于寒、热、虚、实,脏腑失调等各种原因都可以造成血瘀,因此血瘀证的表现较为复杂,但是有一些共同的表现,如疼痛,往往痛有定处;肿块,如在体表,则皮色青紫,如在腹中,则坚硬推之不移;出血,反复不止,色暗夹块;面色,面色黄黑,口唇紫暗,或皮下紫斑;舌紫暗,有瘀斑、瘀点。

  所以,女性保养需要重视调养脏腑气血,一方面补虚损,另一方面化邪气。针对气、血、精等物质的亏损,或补气、或养血、或填精,并重视调补产生气血精的脏腑,脏腑功能正常,气血精自然旺盛。对于寒邪、血瘀则需要改善脏腑功能,消除产生外寒、内寒、瘀血的根本原因,达到祛寒邪、化瘀血的目的。

  调养脏腑气血可内外兼施。内治需要根据辨证施治,由医生开具膏方、汤药、成药等进行综合调治,平衡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自然抗老冻龄。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体质,通过食疗加以调理。外治可以在正规医院进行中医美容,对女性的形体和面色进行保养。或者练习中医养生功法,如做八段锦、易筋经、打太极拳,通过运动调畅气血、祛寒化瘀。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文章页/相关阅读上-医周药事
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数风流人物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