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此时节万物进入旺季生长期,养生也顺应节气变化。
立夏·三候
蝼蝈鸣:立夏之日“蝼蝈鸣”。按东汉郑玄的解释,“蝼蝈”为蛙类,非蝼蛄(lóu gū)。立夏鸣的据说是一种色褐黑的蛙。
蚯蚓生:立夏后五日,“蚯蚓生”。蚯蚓又名曲蟮,蟮长吟于地下,感阴气而曲,乘阳气而伸见。
王瓜生:再五日,“王瓜生”。此王瓜又名“土瓜”,“瓜似雹子,熟则色赤,鸦喜食之,故称‘老鸦瓜’”,非黄瓜。
立夏·习俗
迎 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
旧时,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还要 “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尝 新
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蛳、熄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斗 蛋
立夏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
秤 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立夏·养生
立夏后,万物繁茂,气温逐渐升高,人体的消耗也随之加大,人往往会觉得疲倦,再加上昼长夜短,此时人的作息规律不能再一成不变。中医专家建议,立夏养生需“养血补心”,其次“培补肾气”。
夜卧早起
《黄帝内经》中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立夏以后人们要顺应气候变化,夜卧早起。立夏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的消耗随之加大,人往往会觉得疲倦,再加上昼长夜短,不免会觉得晚间睡眠不足。所以,立夏以后,在夜卧早起的基础上,最好每天中午睡个午觉,不仅可缓解疲劳,还有助于补养体内阳气,养心。不过,需要注意午睡不宜时间过长,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以内为宜。
静养身心
中医认为,夏季与心气相通。立夏时节,天气逐渐炎热,易心火旺盛,出现烦躁不安、脾气暴躁、心神不宁等情况,严重的还会失眠。所以,立夏时节养生要注意调摄情志,保持平和,及时纾解不良情绪,静养身心,以降心火。尤其是老年人,特别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而情绪剧烈波动,易引发高血压病、脑卒中等疾病。
营养膳食
立夏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
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饮食应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总之,“立夏”之季要养心,为安度酷暑做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