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下而上也”,故此得名。
我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呜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任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养生中应遵遁自然节气的变化,针对其气候特点进行调养。
谷雨落,百谷生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谷雨时节最主要的特点是多雨,有利于谷物生长。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的就是雨水的滋润,正如"春雨贵如油"。田间谷物和其他作物都吸饱了水分能茁壮成长。
谷雨不仅体现古代劳动者对自然规律的细心总结,也体现了对谷物丰收的美好期盼。
谷雨事,自何处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在《群芳谱》中就有关于谷雨的描述"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天气较暖,降雨量增加,有利于春作物播种生长。
谷雨来,民俗至
01 摘谷雨茶
南方有谷雨摘茶的习俗,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也叫二春茶。
因为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所以谷雨茶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鲜活。
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泡水饮。
02 祭海
谷雨节也叫做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谷雨时节海水回暖,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
俗话说:"骑着谷雨上网场。"为了能够出海平安、满载而归,渔民们在谷雨这天要举行海祭,祈求海神保佑。因此,谷雨节也叫作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
旧时海边,村村都有海神庙或娘娘庙,祭祀时刻一到,渔民便抬着供品到庙前摆供祭祀,有的则将供品抬至海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场面十分隆重。
03 走谷雨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
04 吃春
谷雨前后,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人们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说成是"吃春"。香椿一般分为紫椿芽、绿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
05 赏花
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重要的娱乐活动。
06 谷雨贴
禁杀五毒,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病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这一习俗在山东、山西、陕西一带十分流行。
谷雨时,养身时
01 防余寒,适当春捂
谷雨节气后,寒潮天气基本结束。但是,因为此时正处由春到夏的过渡阶段,南北大风天气常交替出现,所以谷雨时节也是一年中温差较大的时期,时而炎热如夏,时而又会有冷空气南下,故有"谷雨寒死老鼠"之说。
而且这一时期,早、晚的气温仍较低。因此,在起居衣着方面,仍要适当"春捂"。中午热,早晚气温较低,因而早出晚归的人群,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感冒。但此时"春捂"要有度,一般备件薄的针织衫即可,以不致出汗为宜。
02 防过敏,增强体质
谷雨时节是人们外出踏春的好时节,也最易诱发过敏性花粉症、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体质者在这期间要特别注意防护,上山踏青、到公园赏花时要避免与过敏原接触,在饮食上要注意减少海鲜等高蛋白的摄入,不慎发生过敏反应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03 防风湿,保护关节
谷雨后因雨水较多,空气湿度较大,风湿顽疾也容易复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不要在潮湿之地待得太久,同时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尤其裸露部位最易为湿邪所侵,所以,最好穿七分裤,女性穿裙子最好配丝袜;洗头、洗浴后,头发、身体要吹干、擦干方可睡觉。
在天晴时,多外出晒太阳,让身体多吸收阳气;在室内也可常熏艾,或者用中药如苍术、艾叶、山柰、白芷、菖蒲、川芎、香附、肉豆蔻、藿香等自制香囊,挂于床头或随身佩戴,以起到芳香化湿、祛风驱瘟的作用。
04 防肝亢,需消火气
谷雨时节,自然界阳气骤升,春阳内生于肝,易引起肝阳上亢,继而诱发春日常见的鼻腔、牙龈、呼吸道、皮肤等出血、牙痛、头痛眩晕、目赤眼疾等疾患,这就是所谓的"春火",老百姓俗称的"上火"。
防"春火",除了避免熬夜、在衣着上要适度"春捂"外,饮食上要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注意调养肝气,可食用具有滋润作用的食材,如银耳、桑葚、蜂蜜等,以滋润生津、益阴柔肝,防止肝阳过亢。同时要注意调畅情志,抑怒养肝,以防"春火"萌生。
05 防伤脾,需忌冷饮
谷雨时节空气湿度大,而湿邪最易犯脾,易致脾失健运、脾胃不和,出现食欲不佳、呕吐、腹胀、大便不成形或黏腻不爽等症状。
因此,虽是暮春,饮食上仍需注意养 护脾胃。在遵循"少酸多甘"的同时,宜多食用健脾祛湿之品,如山药、赤小豆、薏苡仁、扁豆、鲤鱼、鲫鱼等。
由于谷雨节气温升高较快,有些人迫不及待吃起冷饮,这样很容易损伤脾土。民间谚语有言"谷雨夏未到,冷饮莫先行",所以,这个节气还是不要吃冷饮的好,好好保护脾胃。
06 防过汗,适当运动
谷雨时节,运动时谨记遵循"懒散形骸,勿大汗,以养脏气"的原则,可选择踏青、慢跑、放风筝、八段锦等较为缓和的运动方式。
汗为津液所化,只有春季注意阳气的有序升发与津液固护,才能保证在夏季的时候气血充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