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人到中年,
身体要走下坡路了,
养生,治未病,
必须的。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病若已成,晚矣!
古人从作息时间上,就给我们留下了针对治未病的好建议和理论根据。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养生之道。
春三月,万物复苏,推陈出新。
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晚睡早起,
漫步室外,
吸取大地春生之气。
若逆之,
则春生之气少,
供养夏日成长之能亏,
伤肝。
夏三月,草木繁茂,华美秀丽。
天地阴阳之气互通,
各种草木开花结果。
晚睡早起,
勿恶白日太长,
与太阳之气贯通。
若逆之,
则太阳之气不能生长,
伤心。
秋三月,草木成熟,
天气劲急,地气清明。
早睡早起,
和公鸡同时活动。
精神内守,勿急勿躁,
与秋收之气相应。
若逆之,
则少阴之气不收,
潜藏之气亏,
伤肺。
冬三月,
万物生机潜伏休息。
天气寒冷,河水结冰。
大地冻裂,切勿扰动阳气。
早睡晚起,
必待日出再起。
避寒保暖,勿耗阳气。
若逆之,
太阴之气不能潜藏,
伤肾。
四季阴阳之变化,
万物生长收藏之由来。
违之,则病。
顺之,则未病。
点重点:
春三月,晚睡早起(吸阳);
夏三月,晚睡早起(吸阳);
秋三月,早睡早起(稳阳);
冬三月,早睡晚起(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