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很多已经开始“秋冻”模式,希望能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 其实,“秋冻”大有讲究,不“冻“不行,”冻“错了也不行!冻”错了,感冒、老胃病、关节炎都来找,还威胁生命。
5类人千万别秋冻分分钟致命
1.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当身体受到寒冷刺激后,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很容易引起血压上升,心、脑负荷加重,加上“秋燥”常引起体内缺水,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极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
2.慢性胃病患者 秋天是胃病的多发季节,且深秋时节气温变化无常,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若不慎着凉,容易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复发,严重者可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
3.呼吸道疾病患者 寒冷会对人的气道产生不良刺激,从而诱发气管、支气管或小气道的痉挛,使得呼吸道疾病复发或加重。
4.关节炎患者 患有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常反复出现腿部胀痛、沉重感,受寒后可使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关节疼痛,或伴有肿胀,行走不便等。 因此,关节炎患者从秋季开始就应注意腿部保暖,避免受寒后引起关节疼痛加重。
5.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常并发血管神经病变,表现为微循环障碍、手足麻木、疼痛,严重者可表现为坏疽。 寒冷刺激不但会加重糖尿病,还可能加重微循环障碍,导致血管神经病变加重。 3个部位不能冻不养生反伤身
除了以上5类疾病人群以外,其他人在初秋可以适当“秋冻”,但也要记得这3个部位不能“冻”!
头部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汇,易受风邪侵袭,因此,固护头部阳气尤为重要。头部受寒容易引起血管收缩,而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头晕、头痛,甚至还可能会伴有心烦、耳鸣、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症状。
腹部 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建议秋季一定做好腹部保暖,以养阳气。
足部 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长,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百草益寿中药房提醒您:秋冻也要看温度,一般气温在20度以上可以适当冻一冻,当气温低于15度,且持续2周以上,就别“秋冻”了,赶紧做好保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