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拔罐,各位相比都不陌生。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祛风散寒。
但人体之病,大多繁杂,穴位功效,犹如天书,难免出错。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拔罐穴位。
1、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能够调节大脑皮层,促进胃肠道蠕动,保护心血管,提高免疫系统。中医经络上来说足三里穴所在的部位有胃经,能贯穿全身,主要是分布在胸腹部、脸部头部和下肢外侧。对此穴位进行拔罐能够调节消化系统相关的疾病,同时辅助治疗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脏疾病等。
2、三阴交穴和神阙穴
三阴交穴是肝经肾经和脾经交汇的穴位,经常对着穴位进行拔罐,能够调理肝脏、肾脏和脾胃,让肾气变得更加旺盛。神阙穴也就是肚脐部位,是五脏六腑之根本,对此穴位进行拔罐能达到健脾强肾以及散结通滞的效果,同时也能够行气利水和活血调经。
3、合谷穴
合谷穴具有祛风解毒及清泻阳明的功效,同时也能疏通经络、镇痛。对此穴位拔罐能让牙齿变得更加坚固,防止出现脸部疾病及牙齿疼痛,同时促进了胃肠道蠕动,保持大便通畅,帮助排出体内的废物和毒素,从而达到了美容养颜和抗衰老的功效。
4、百会穴和大椎穴
对百会穴进行艾灸能预防脑血管疾病,辅助治疗脏器下垂,同时也能达到清热开窍以及醒脑凝神的功效。大椎穴在背部最上部位,对此穴位拔罐能够调节阴阳,疏通了全身经络,具有活血行气以及清热解毒的效果,同时预防感冒,增强免疫系统。
5、内关穴
内关穴在手掌一侧腕横纹处,此穴位具有理气和胃及安神催眠的功效,同时也疏通全身经络。经常对此穴位拔罐能够让全身的气血变得更加顺畅,预防心血管疾病,同时也能够调理胃肠道疾病和肺脏疾病。
温馨提示
拔罐完成之后不能立即洗澡,不然会引起皮肤的破溃和发炎,容易诱发感冒,尽量使拔罐后两个小时之后再洗澡,注意身体的保暖。拔罐的时间要控制在15分钟以内,如果拔罐时间太长的话可能会引起皮肤水泡,伤害到了皮肤,引起皮肤的瘙痒。另外也不能经常在同一个部位反反复复的拔火罐,以免引起皮肤的破溃和红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