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医疗法 > 其他
中医养生治未病重在“四调”
0001.01.01来源:中医中药网

  《黄帝内经》云:“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注重养生是到达健康彼岸的舟楫和桥梁。养生治未病重在四调:调精神;调呼吸;调起居;调饮食。

  调精神

  ①虚静益神。调神摄生,静养为首:这是调摄精神,益寿延年的重要方法。经常保持思想清静,心态平和,不为名利和物质所累。《黄帝内经》记载:“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静养作用。精神内守,有助于肾精封藏,精气充盛,可以内养五脏,外御邪侵,则身体强健,病无从由生。《黄帝内经》说:“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②省思养神。“思则气结”思虑过多会导致气机郁滞,气血循环流通不畅,日久气郁化火,耗伤精血,从而导致肾中精血亏损。省思作用:省思少虑,养心敛思,能保全肾中精气,使机体生理功能处于***佳状态,神清气爽,健康长寿。

  ③畅怀怡神:畅怀是指舒畅情怀,即舒调七情六欲,使其畅达,以利心神和调,五脏安定。七情过极危害健康,《内经》认为“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从而影响到肾中阴精之藏守。舒畅情志的方法有诗歌词赋、琴棋书画、花木鸟鱼、艺术欣赏、古物收藏、旅游垂钓等。精神有所寄托,去除烦恼,陶冶性情,抒情畅志,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养生长寿。

  调呼吸

  调呼吸(调息)是道门养生的入手功夫。

  ①调息的作用。通过气息的调整可以达到护肾养生的目的。“呼出心于肺,吸入肝于肾。”天地之精气通过口鼻吸受,入藏于肝肾,对肾中精气有培补充益之作用。体内浊气则通过心、肺的作用而排出体外,从而实现吸清呼浊、吐故纳新之清浊气体交换。

  ②调息的方法。用二吸一呼的深呼吸方法以达到养生护肾的目的。调息如与调神联用,效果更佳,即《黄帝内经》所谓:“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现代医学研究:深呼吸有助于提高肺活量,增强呼吸肌的功能,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改善重要脏器的氧供等作用。

  调起居

  起居失宜是中医学内伤性致病因素之一。《皇帝内经》强调“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形与神俱”之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①起居有常。中医认为饮食无节,起居无时是早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双休日、五一、十一长假之后是医院就诊高峰。此间的起居失宜可能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②顺应四时。人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人们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使人的生命节律与自然界的变化节律同步。人的生活起居要顺应四时昼夜的变化,做到衣着适当,饮食合理,起居合宜,动静相随,才能保持健康,增强体质,避免邪气的侵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皇帝内经》有“法于阴阳”,“合于术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养生原则和方法,就是要求人们养生必须遵循四时变化规律。

  ③劳逸适度。中医认为过劳过逸皆可致人于病。过劳包括体劳、神劳和房劳过度等方面。致病特点一是耗气,二是伤形。耗气:劳力太过,导致内脏精气耗损,功能减退,可见少气懒言、气喘汗出、神疲困倦、形体消瘦等症。伤形:长期用力太过,劳伤筋骨,组织损伤,久而积劳成疾。

  调饮食

  中医主张人的饮食应该适时适量,不可过饥过饱;同时要注意食物的洁净;强调“药补不如食补”的补法原则,主张通过合理的饮食调节,能够收到药补同样的效果,而且可以避免药物性能的偏胜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文章页/相关阅读上-医周药事
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数风流人物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