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每3个成年人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是中风、心肌梗塞、心衰竭、动脉瘤(如主动脉瘤)及外周动脉疾病等重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也是慢性肾病的起因之一,即使轻度的动脉血压升高也能缩短期待寿命。
针灸治疗高血压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等特点,在中国是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常用方法之一。
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的SusanSamueli综合医学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使用现代医学及生物分子学的方法揭示了:电针灸降低血压的作用是通过影响大鼠大脑中延髓头端腹外侧区的脑啡肽合成来达成的。
数据表明由于电针刺激足三里和上巨虚穴位,用RT-PCR方法测得大脑组织中,特别是延髓头端腹外侧区的脑啡肽前体含量明显升高。为了进一步验证电针灸的降压作用是通过调节大脑延髓头端腹外侧区脑啡肽来实现的。科研人员在延髓头端腹外侧区通过微注射的方法分别注入δ-阿片受体拮抗剂和激动剂。结果表明,拮抗剂“封闭”了电针灸的降压作用,血压再次上升,而激动剂则使血压再次下降。从实验大鼠的脑部切片分析来看,所有的拮抗剂和激动剂都注射在大鼠大脑的延髓头端腹外侧区,而这一区域长久以来被科学家研究,认为是心血管系统的大脑中枢控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