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药方剂 > 偏方秘方
防桂温中汤
0001.01.01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张正元,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从医40余载,在脾胃系统疾病的诊治上擅于经方的应用与化裁。主导研制的“胃愈胶囊”成为医院的拳头产品、“回春胶囊”应用临床疗效显著,著有《中医疾病综合诊治策略》《实用肿瘤治疗学》《实用养生保健大全》等。

组成:防风1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党参3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厚朴20克,茯苓15克,砂仁10克,焦白术15克,鸡内金30克,炒白芍20克,甘草6克。

功效:温中健脾,散寒祛湿。

主治:慢性萎缩性及非胃炎伴糜烂、肠上皮化生、胃多发息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证见胃脘隐痛或胀痛,时轻时重,喜热饮,口淡乏味,畏寒、神疲,夜寐一般,大便溏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方解:湿为阴邪,其源分内外,外湿者,“坐卧卑湿,身受水雨也”;内湿者,“生冷酒面,纵恣无度”。《内经》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故湿邪之病多责于脾胃。本证乃因中焦阳气不足,脾失健运,使阴寒湿浊之邪盘踞,致中焦气机痹阻不通,枢轴不转。

方中防风乃“风药中之润剂”,辛温而不燥,胜湿而升阳;桂枝辛温,通阳散寒,温化水湿,两者合用可散寒祛湿;党参健脾益气,助运化而正升降;干姜温中阳而散里寒,合而温补中焦阳气,四者合而为君。陈皮色黄入脾,“行滞气而泻郁满”,可行气化痰湿,半夏燥湿化痰且降逆气,厚朴辛温可行气消胀,燥湿除满。砂仁醒脾化湿开胃、和中调气,合防风则助醒脾化湿之功。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茯苓健脾渗湿,两者合桂枝则“一建一振”,温振脾阳,共化水湿,鸡内金健胃消食,与白术合用则为健补脾胃之佳品,以上共为臣药。白芍酸甘可防诸药之燥,又可缓急止痛为佐。甘草和药性而温中气为使。本方证中焦虚寒与寒湿停滞并重,治当温中健脾兼散寒除湿,通补兼施,扶正兼祛邪。

临证加减:胃脘灼痛反酸者,加吴茱萸、黄连、海螵蛸、瓦楞子泻肝和胃,制酸止痛;噫气欲呕者,加生姜、吴茱萸、旋覆花、代赭石温胃散寒、降逆止呕;畏寒甚及五更泻者,加制附子、肉豆蔻温肾助阳,暖火培土;胃脘胀甚者,加枳实消痞除满;痛剧者,加延胡索、乌药行气止痛;乏力甚者,加黄芪益气健脾;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加三七、浙贝母、三棱、莪术活血通络,散结生肌。

验案:李某,女,50岁,自由职业,因“反复胃脘部疼痛1月”就诊。1月前因饮食不规律出现胃脘胀痛不适,既往有胆囊切除病史。现症见:胃脘胀痛拒按,无呃逆、泛酸,便溏,2~3次/日,口干,纳可,精神、睡眠尚可,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弦。查体见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肠上皮化生,HP(++)”。中医诊断:胃痛。脾虚寒湿犯胃,治以健脾和胃,散寒祛湿。

处方:防风1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党参30克,陈皮10克,法夏10克,莪术15克,焦白术15克,元胡20克,厚朴15克,炒白芍20克,三七粉6克,山药30克,甘草6克。7剂。患者服药后,上述症明显好转,仍遵前法。继服半月,上症消除。

(湖南省张正元名老中医工作室 晏根贵 吴雪芳整理)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文章页/相关阅读上-医周药事
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数风流人物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