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血府逐瘀汤
【分类】理血剂-活血祛瘀
【组成】
桃仁四钱(12g) 红花三钱(9g) 当归三钱(9g) 生地黄三钱(9g) 川芎一钱半(5g) 赤芍二钱(6g) 牛膝三钱(9g) 桔梗一钱半(5g) 柴胡一钱(3g) 枳壳二钱(6g) 甘草一钱(3g)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方解】
本方为治疗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胸痛胸闷的方剂。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胸胁为肝经循行之处,瘀血内阻胸中,气机郁滞,故胸胁刺痛;郁滞日久,肝失调达之性,故急躁易怒;气血郁而化热,故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或入暮潮热;瘀血阻滞,清阳不升,则为头痛;瘀热上冲动膈,可见呃逆不止;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征象。治当活血化瘀为主,兼以行气开胸止痛。本方系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痰;牛膝祛瘀血,通血脉,引瘀血下行。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又可合枳壳一升一降,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生地凉血清热,合当归又能养阴润燥,使祛瘀而不伤阴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的配伍特点是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合而用之,使瘀去气行,则诸证可愈。
【运用】
1.本方为治疗血瘀胸中的常用方剂。以胸痛,痛有定处,舌黯红或有瘀斑为证治要点。因方中活血祛瘀药物较多,故孕妇忌服。
2.后世以本方加减,可通治多种血瘀气滞证。血瘀经闭、痛经者,可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等以活血调经止痛;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可加郁金、丹参以活血祛瘀,消癥化积。
3.常用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与肋软骨炎之胸痛,以及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头晕、精神抑郁属血瘀气滞者。
【文献】
临床报道: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49例,治疗组痊愈29例,好转15例,无效1例,有效率97.5%;对照组(西药组)共40例,痊愈15例,好转11例,无效14例,有效率65%;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3:758)。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高脂血症患者20例,在气滞血瘀明显改善的同时,血清TC和TG也显著降低。结果提示:气滞血瘀证可能与血脂的升高存在一定的关系,血府逐瘀汤对气滞血瘀证患者的血脂升高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动物实验结果:方中理气药能降低高脂大鼠血清TC、TG、LDL-Ch和肝TC,方中的活血药能降低其肝TC,TG和肝指数。表明理气药和活血药在调节脂代谢方面有协同作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 10:601)。
【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注意事项】暂无资料。
【相关症状】
潮热皮肤黑斑眼皮跳不寐头痛小儿麻疹胸痛心悸心下悸呃逆
【同类方剂】
桂枝茯苓丸丹参饮失笑散生化汤温经汤复元活血汤补阳还五汤桃核承气汤鳖甲煎丸活水无忧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