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药方剂 > 内科
益气清热化湿解暑热外感
0001.01.01来源:健康报 

  闫某,男,41岁,来就医时诉昨日外出劳动后自觉上火,咽喉疼痛不舒、乏力,自服银翘解毒丸、玄麦甘桔颗粒、阿莫西林胶囊后,咽痛减轻,但午后出现发热,体温38.5℃,头身疼痛、无汗、肢节酸楚、面红、心烦、纳差、口干不欲饮、头晕、乏力、小便短黄,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数。


  考虑患者暑热外感,治疗以益气清热、化湿解暑为主,方药如下:太子参12克、银花15克、香薷6克、黄芩9克、薄荷6克(后下)、柴胡9克、半夏9克、厚朴6克、竹叶6克、芦根9克、藿香6克、白芷6克、砂仁6克、天花粉6克、麦冬9克、甘草3克,两剂,水煎400毫升,分两次早晚分服。


  第二天电话告知,药后汗出,热势已退,体温36.5℃,仍觉乏力、纳差,嘱继续服完余药。第三天来电,精神好转,食纳增加,已无不适。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易伤津耗气,故出现发热、头身痛、面红等症。笔者用银花、黄芩、芦根、天花粉、麦冬、太子参以清热养阴、生津益气;暑性升散,上犯清窍,内扰心神,则头晕、心烦,用薄荷、竹叶清利头目、清心除烦;暑必夹湿,湿浊困脾,故有肢酸、乏力、纳差、口干不欲饮,治用藿香、香薷、白芷、砂仁、厚朴、半夏祛湿解暑、和胃醒脾;甘草调和诸药。药证相应,取效必捷。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文章页/相关阅读上-医周药事
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数风流人物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